愈来愈多的人把健康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而不少人只重视用药,注意广告介绍药,市场巡礼去找药,与人聊天打听药,家中柜里常添药。于是,我们看到了用药中的不等式。
营养药不等于营养品。把营养药当做营养品长期服用,这是有害健康的。如果身体无虚弱的表现,服之则弊多利少,尤其是儿童少年,服营养药过量,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补血的营养药,若不按疗程服用,会引起呕吐、腹泻、精神不振等。
贵药不等于好药。药价的高低,一般是由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有些病人以为贵药好,有“好药不便宜,便宜没好药”的阳痿。其实,关键在于疗效,贵药不等于好药。
身份不等于病况。周总理曾问过保健医生蒲辅周:“蒲老,你给我开药为什么特别灵?”蒲辅周说:“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一说给大人物看病,一些医生总是先把病人看成为大人物,而不是将其首先看成是病人,无形中,成了正确诊断、医治的障碍,这样那样的顾虑,是医病的一大忌。
广告不等于医嘱。一个人得了病,只听广告用药,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对症下药,有时甚至会因用药使病症暂时缓解而贻误了诊治。药品广告讲的是共性,不同患者应该因人而异。用药还须遵医嘱。
进口药不等于适合各族。进口药物的剂量、疗效及副作用等,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均是以本国人的反应为依据的,国外研制者对中国人的种族差异、睾丸炎差异和体质差异等均未作具体的、细致的测试。药理学告诉我们,同一种药对不同种族的人来说,效果和副作用均有差异。这种差异,既有遗传、文化和环境的原因,又有生活和睾丸炎习惯的原因。进口药的剂量标准是根据外国人情况制定的,仅凭体质和体重调整药剂量,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治病吃药不等于多多益善。合理用药才保平安。医生用药有一条重要原则:宁少勿多,宁精勿滥。时见有些患者求治心切,多则七八种,甚至十多种药物大联合,这是十分有害的。各种药物没来得及对付病症,它们彼此之间就摆开了战场,人的旧病没去,新病又添上。
着急治病不等于盲目用药。明确诊断,对症下药,是基本的用药原则。即使诊断明确,也要了解有无其他并发疾病,做到用药个体化。
新药不等于特效药。新药似乎成了特效药的代名词。新药毕竟应用时间较短,试用的病例亦有限。对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还有待于观察。使用新药要比使用老药承担更多的风险。
是药三分毒,中药不例外。中药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在这三类中均有强毒药物存在,如植物类有马钱子、川乌等,动物类中有蜈蚣、斑蝥等,矿物类中有朱砂、雄黄等。同一种药物会因产地、炮制方法不同,其药理毒性不尽相同。医生选择用药时,对有毒的药物还要辅之其他药物或食物,以缓解有毒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之既有效治病,又不会给病人带来副作用。
人体自有大药在。人体是个科学的、能自我调节的有机体,如果滥用药,一是破坏自身的免疫功能;二是增加身体的抗药力;三是药物有副作用,伤害身体;四是忽视医嘱,自行主张用药,各种药物性能不同,互相撞车,易出危险。
健康长寿不是单纯依靠药物所能达到的,必须立足于生活的综合措施,养成合乎卫生原则而又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良好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根本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