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称,此举是监狱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不过,也有人认为监狱是把“老病残”犯人推给社会,“甩包袱”。
争议背后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假释政策以及如何更好完善。
□本报记者 杨万国 四川报道
四川假释千余“老病残”背后的人本考量
年末,成都阴冷,陈晓兰探头望向车窗外,显得有些急切而新奇。
她已经18年没回家了。
54岁的陈晓兰,是成都女子监狱的在押女犯。
2008年12月15日这天,成都女子监狱安排专门车辆,由监狱干警陪同,送她回家。
四川省监狱系统从去年9月开始,加大了对“老病残”服刑人员假释和保外就医工作,陈晓兰获假释提前回家。
千余“老病残”犯人回家
此次大规模假释“老病残”服刑人员,被称作是四川省“建国以来最大的假释行动”
跨出监狱的大门前,陈晓兰揣好她的假释裁定书,提起两蛇皮袋被褥衣物。
留在监狱里的,是不想再回首的经历。
1989年,陈晓兰遭车祸重伤,脾脏被摘除。一年后,因遭丈夫虐待,她将丈夫杀死。
接下来是羁押、判刑,1993年,她从无期减为有期徒刑18年。
如果不是这次大规模假释“老病残”服刑人员,陈晓兰要到2010年3月才能刑满回家。
和陈晓兰一样,截至去年12月31日,四川全省监狱系统已有千余名“老病残”服刑人员被送回家。
而四川全省能享受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老病残”近2000人。
今年,此项工作将继续进行。
在张辉看来,这次是四川省“建国以来最大的假释行动”。
张辉是成都女子监狱刑罚执行科副科长,此次成都女子监狱共有22名“老病残”服刑人员获减余刑、假释。另外还报批了20名享受暂予监外执行的“老病残”。而往年,整个监狱包括正常服刑人员在内的假释数额只有四五人。
名额的爆增,源自四川省监狱系统的现实境况。
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处长孙增介绍,因为行刑制度和刑罚观念不同,欧美一些国家的假释率可以达到40%,而中国的假释率一般每年不超过3%。四川省的假释率只有0.2%左右。
加上四川省监狱在押犯人基数在全国位于前列,目前,川内监狱滞留的“老病残”达到5000多人。
让孙增印象深刻的是,调研中,省内监狱普遍反映“老病残”服刑人员多,其中部分服刑人员年龄较高或身体残疾,生活自理困难,需要人专门护理,管理难度很大。
监狱管理局开始寻求解决办法。2008年5月,监狱管理局牵头起草了《依法办理“老病残”罪犯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文件。
8月11日,文件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联合行文的形式下发。
其中规定:服刑二分之一以上、年满六十周岁的女性罪犯和年满六十五周岁的男性罪犯,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罪犯,经监狱考核达到提请假释分数的,确有悔改表现,已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可以依法提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