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新见解与治疗原则
核心思想:慢性胃炎以胃动力分型指导临床用药理论基础:胃肠道胆碱能神经与受体的部分受损和恢复
传统认为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病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病因与病机:
1.身心因素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大因素.长期抑郁.愤怒.生活节律紧张.思虑过度等,既中医理论所说的肝气郁结,思伤脾以至于肝胃不和,或肝气犯胃,脾胃气滞,脾胃气虚等. 2.感染因素 是由于胃窦黏膜液层及上皮细胞中的细菌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笔者认为这种细菌在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有一定传染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慢性咽炎.鼻炎等,由于含有大量病菌和病毒的痰液多在睡眠时吞咽入胃造成感染,也有少数病人是由急性胃炎转变过来的。
3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因素 刺激性食物多见于生冷、过热、过硬不容易消化或长期饮酒引起的;药物因素的理化作用引发的胃黏膜破坏。 4.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吸烟者能引起幽门括约肌松弛,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窦炎。
5.免疫因素 多见于萎缩性胃炎。
6.循环及代谢因素 如慢性右心衰病人或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胃长期处于淤血状态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传统上胃炎按病理分类为:(1)浅表性胃炎;(2)萎缩性胃炎;(3)肥厚性胃炎;(4)疣状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最多见. 笔者在近年来临床治疗中通过反复论证.实践及总结大胆提出了胃肠道胆碱能神经与受体的部分受损的这一说法。既慢性胃炎不只是胃黏膜的病变,而且有累及胃黏膜下肌层中的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既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是支配和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的神经,其中胆碱能神经起主导作用。这种神经兴奋时,它的突出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效应器上受体而产生作用。简单地说患者由上述病因形成胃炎后,位于胃黏膜下平滑肌内的胆碱能神经在理化,免疫等因素的刺激下也受到损害,其功能也受到影响。并发展为受体数目的萎缩。因为效应器既为胃肠道平滑肌,这样就影响了胃的蠕动、排空。笔者认为以上只限于部分功能的受损是可逆的。
鉴于上述观点,笔者将慢性胃炎按动力分型为 (1)胃动力缺乏型; (2)胃运动节律紊乱型; (3)以上两者兼有型; (4)胃动力正常型. 各型表现 1、胃动力缺乏型 由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减弱,它所支配的胆碱能受体的数目萎缩,以至于胃动力受到影响,在临床上表现有腹涨、腹痛、嗳气、烧心、痞满、不思睾丸炎,有时候咽喉部出现阻塞或咳嗽。
2、胃动力节律紊乱型 笔者发现部分胃炎患者发病时由于部分胃区域内正常的胆碱能神经可能是理化刺激的影响,其功能增强,反而酶运动增强或节律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易肌,头痛,吐酸,剑突下阻塞感或胃痛。
3、以上两者兼有型 具有以上两种胃炎的部分症状
4、胃动力正常型 患者可无症状,只在体检是被发现,多见于经常饮酒者。 以上单一类型胃炎的症状不一定同时存在,有的患者可出现乏力、失眠、消瘦等。
多数胃炎患者是在感觉不适或痛苦才来就诊的,造成不适或痛苦的原因是患者胃运动功能异常和与这种异常导致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或不能充分消化产生大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吲哚等、硫化氢等,引发腹胀、腹痛、痞满等。 看来大部分胃炎终归是一个胃动力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得抓住两项主要措施:(1)恢复胃肠道正常蠕动的功能;(2)排除胃肠道积气或吸收胃肠道积气。 那么如何恢复促进胃肠道正常蠕动的功能呢?当然保护胃粘膜的恢复胃黏膜的完整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胆碱能神经与受体功能部分受损的恢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胃动力;节律恢复后,能减少胃内不良的理化因素对胃黏膜刺激的时间,是胃黏膜愈合的前提。
很多胃炎患者在治疗中不理想,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我认为医生在治疗中与没有分清胃炎的类型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无论是运用西药或中药治疗时都存在。类型不同,用药也应不同,例如以胃复安或吗叮林治疗病人的呕吐就是不正确的。
根据临床资料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中药有拟胆碱的作用,有些中药有拟胆碱阻滞的作用,也有通过别的方式影响胃肠道运动的。有些单独作用与胃部,有些作用于全胃肠道,有的只作用与肠道。据笔者了解,其中只作用与肠道的西药目前还没有。这就为我们按胃动力分型在用药治疗上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基础上,笔者自拟的中药方剂解决了以往传统中药有些处方中缺少胃肠动力药物或在一个处方中同时存在抑制胃蠕动与促进胃蠕动两种中药的不正确方法。
现将中西药物对胃肠道的动力作用做一对比
胃复安: 增强胆碱能神经原乙酰胆碱的释放,对抗多巴胺,但它也作用于中枢内的多巴胺,不良反应多见。
西沙必利: 刺激胃肠道胆碱能神经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产生胃肠动力作用。
多潘立酮: 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抗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抑制胃动力的作用而达到目的的。 中药组方则直接作用于胃肠道胆碱能神经受体或胃动素受体,并能使萎缩的受体数目恢复,且不具有西药胆碱类药物对胃肠道平滑肌的致痉,病人心率减慢、流涎、出汗、振颤等一系列副作用(临床已淘汰)。在胆碱能神经功能受损和受体数目萎缩的前提下对比,前面几类西药的疗效当然不如后者。
治疗用药原则
一、(1)胃动力缺乏型和胃节律紊乱型治疗用药的共同点:同时运用肠动力药;促进胃黏膜恢复和保护中药的运用;中药排气药和西药排气的应用。
(2)胃动力缺乏型 使用全胃肠动力药,胃动力和肠动力药。
(3)胃节律紊乱型 拟胆碱阻滞中药与肠动力药结合。
二、方内平衡 这是根据中药现化研究、药理,使用于人体的药物作用平衡,以减轻和消除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三、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用胃肠动力中药,以八纲辨证为指导。
以上理论及机理虽没有得到实验室直接验证,但临床疗效可间接证明。
(1)其特点是解决症状快,作用强大,尤其对症状较重的患者更加明显,愈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胃动力得到恢复。
(2)通过以上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了不少似乎与慢性胃炎不相关的疾病,实际与慢性胃炎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梅核气,也可以与其他疾病相辨别,如假性心悸、假性心绞痛。
(3)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的慢性胃炎病人,其血压特点是以舒张压高为主,血压不稳定,笔者认为是植物神经紊乱所致。按上述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在不用要的情况下不再升高,可间接证明上述说法。
(4)对习惯性便秘的病人有治愈作用,而不是维持作用。
(5)对正常人应用拟胆碱中药组方时,出现腹泻偶有致痉作用。各种腹部手术及其他手术后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睾丸炎方面的新见解。
尽量不食膨胀率高的食物。如面条、饺子等,产气多的食物,如苹果,大蒜;含糖多的食物既糖类和葱。慢性胃炎发作期,以上食物禁用。
|